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5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00万例。癌症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医疗负担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保政策的完善,癌症早筛项目正逐步纳入职工体检范畴,部分项目已实现医保报销,为职工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早期发现率低、晚期治疗成本高的问题。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然而,我国肺癌早期诊断率仅为19.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癌症的早期筛查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晚期治疗的高额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为应对癌症防治挑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健康国内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的目标。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又发布了《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进一步强调“推广癌症早期筛查技术,提高癌症早诊率”。在地方层面,多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将癌症早筛纳入职工体检项目,并通过医保报销等方式降低职工参与筛查的经济门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职工对癌症早筛的需求日益增长。癌症不仅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将癌症早筛纳入职工体检项目,有助于满足职工的健康需求,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024年8月,北京市医保局联合北京市人社局发布文件,将肺癌七抗检测作为实验室诊断项目纳入甲类医保服务项目,可全额报销检测费用。肺癌七抗检测是一种新型的肺癌早期筛查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七种肺癌相关抗体,能够早期发现肺癌风险,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该检测项目的纳入医保,切实降低了职工参与肺癌早筛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
2019年10月,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将胃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等五种消化道癌症的早诊早治项目纳入职工医保支付范围。试点病种涵盖职工医保参保人约135万人,预计惠及高危人群85万人次。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诊查项目不设起付线,支付比例为85%,其余部分由个人负担。济南市选择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历下区人民医院作为首批试点机构,通过问卷筛查等方式确定高危人群,并提供相应的癌症诊查项目医保支付待遇。
“两癌”即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保障女职工健康,多地政府将“两癌”筛查纳入女职工查体项目,并提供医保报销或免费筛查服务。
济南市:2021年,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妇联联合发布通知,将“两癌”检查纳入女职工查体项目,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35岁以上女职工。检查项目包括妇科检查、宫颈癌初筛(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乳腺检查和乳腺彩超检查等。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确保女职工能够定期接受“两癌”筛查。
扬州市:扬州市邗江区为异地户籍女性提供免费阴道镜检查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两癌”筛查的覆盖范围。同时,扬州市还通过医保报销等方式,降低女性接受“两癌”筛查的经济负担。
四川省:四川省户籍参保女性在接受“两癌”筛查时,可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此外,四川省还鼓励各地开展“两癌”筛查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提高筛查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2023年,广州市总工会将创新性的普早筛技术应用到职工健康防癌体检中,为职工提供免费泛肿瘤筛查服务。该技术只需采集四毫升血液,即可检测14种高发肿瘤,具有无创、无放射性等优点。广州市总工会共收到由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和爱心企业赠予的2000个免费泛肿瘤筛查名额,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泛肿瘤筛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益探索。
尽管癌症早筛项目的纳入医保有助于降低晚期治疗成本,但短期内仍可能增加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国家医保局曾表示,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快速增长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较低,目前还无法将肿瘤筛查等非治疗性的疾病预防筛查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对策:
优化医保支付政策:通过设定合理的报销比例、起付线和封顶线等措施,平衡医保基金支出和职工受益之间的关系。
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监管,防止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滥用。
探索多元化筹资机制:鼓励商保公司开发具有特色的重大疾病保险、特定疾病保险等产品,形成与基本医保相补充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
目前,癌症早筛医保报销政策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将多种癌症早筛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尚未开展相关工作。
对策: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各地将癌症早筛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推动政策协同和整合: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协同和整合,形成全国统一的癌症早筛医保报销政策体系。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癌症早筛医保报销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职工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癌症早筛技术和服务机构,其技术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可能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检测等问题,影响职工对癌症早筛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对策:
加强技术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癌症早筛技术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对筛查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严格评估和监管。
规范服务机构管理:加强对癌症早筛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规范,要求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确保筛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推动癌症早筛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机构进行惩戒和公示。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癌症早筛医保报销政策体系,明确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和报销流程等具体规定。同时,应加强与公共卫生服务、商业保险等政策的衔接和协同,形成多层次的癌症防治保障体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早筛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应加大对癌症早筛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和推广。同时,应加强对筛查技术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职工对癌症早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推动癌症早筛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未来,应加强对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应加强对癌症早筛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提高职工对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为了确保癌症早筛医保报销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应建立长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应加强对筛查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筛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