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首款国产原创药物“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的升级版“九期二®”通过国家药监局优先审评通道获批上市。这款针对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创新药物,凭借其独特的脑肠轴机制和长达5年的认知衰退延缓效果,成为全球AD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全球最棘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A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炎症等多重假说,但至今未有定论。据统计,全球累计在AD领域的研发投入超6000亿美元,失败的临床药物超过300种,研发失败率高达99.6%。国内作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现有AD患者约983万,且每年新增病例超30万,治疗需求迫在眉睫。
“九期二®”的研发始于2003年,由国内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团队牵头,联合上海绿谷制药等机构,历时22年完成。该药物以“脑肠轴”理论为基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降低外周及中枢炎症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其研发过程突破了传统AD药物研发的单一靶点局限,为全球AD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脑肠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脂多糖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AD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显著异常,导致神经炎症加剧和认知衰退加速。“九期二®”的核心成分是从海洋褐藻中提取的寡糖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可特异性结合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调节菌群平衡,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与传统的单靶点药物不同,“九期二®”通过三条路径发挥作用:
抗炎通路:降低外周血中促炎因子(如IL-6、TNF-α)水平,减少血脑屏障通透性,缓解中枢神经炎症;
Aβ调控:间接减少Aβ生成并促进其清除,临床试验显示,患者脑脊液中Aβ42水平显著下降;
神经保护:促进海马体神经元突触再生,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提升记忆和学习能力。
“九期二®”的Ⅲ期临床试验(代号“GREEN MEMORY 2”)纳入全球12个国家、2000余例轻度至中度AD患者,结果显示:
主要终点:治疗18个月后,患者ADAS-Cog评分(认知功能量表)较基线下降1.2分(对照组下降3.8分),延缓认知衰退达68%;
长期疗效:随访5年的扩展研究显示,早期用药患者疾病进展至重度阶段的风险降低42%,平均延缓认知衰退5.2年;
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未出现脑水肿(ARIA-E)或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
随着老龄化加剧,全球AD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38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890亿美元。目前,全球已上市的AD药物主要包括:
Aβ靶向疗法:如礼来的多奈单抗(记能达®)、渤健的仑卡奈单抗(乐意保®),通过清除脑内Aβ斑块延缓病情,但需长期用药且存在ARIA风险;
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利斯的明,通过提高乙酰胆碱水平改善症状,但无法延缓疾病进展;
国产创新药:“九期二®”作为全球首款脑肠轴机制药物,填补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之间的空白。
定价策略:“九期二®”单月用药成本为2800元,年费用约3.4万元,仅为多奈单抗(年费用24万元)的1/7,仑卡奈单抗(年费用18万元)的1/5;
医保覆盖:国家医保局已将其纳入“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范围”,预计通过谈判后患者自付比例将降至30%以下;
基层渗透:绿谷制药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合作,建立“DTP药房+互联网医院”配送体系,确保药物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可及性。
AD的病理改变始于症状出现前20年,但国内AD患者就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九期二®”的疗效与疾病阶段密切相关,早期患者(CDR评分0.5-1)用药5年认知衰退延缓效果达6.1年,而晚期患者(CDR评分2-3)仅延缓2.3年。因此,推广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如p-tau217、GFAP)和脑PET成像技术,实现AD早期筛查,成为提升药物疗效的关键。
AD患者存在显著的异质性,ApoEε4基因携带者、糖尿病共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者的治疗反应差异显著。绿谷制药正联合全国50家三甲医院开展“真实世界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基因组、代谢组、肠道菌群组)构建患者分层模型,未来或可实现“精准用药”。
尽管“九期二®”的短期安全性良好,但其长期影响仍需观察。例如,肠道菌群调节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需警惕感染风险;此外,药物与抗凝药、降糖药的相互作用尚未明确。国家药监局已要求企业开展上市后IV期临床试验,持续监测药物安全性。
绿谷制药计划于2026年启动“九期二®”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GREEN MEMORY 3),覆盖北美、欧盟、亚太等地区的200个临床中心,纳入超3000例早期AD患者。若试验成功,该药物有望成为首个获FDA批准的国内原创AD药物。
AD的复杂病理机制决定了单一药物疗效有限。目前,全球多家药企正探索“九期二®”与Aβ抗体、tau蛋白抑制剂、神经保护剂的联合用药方案。例如,礼来已启动多奈单抗与“九期二®”的Ⅱ期试验,初步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可进一步延缓认知衰退18%。
“九期二®”的研发团队正探索其与干细胞疗法、基因编辑技术的联用潜力。例如,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海马体神经元,结合“九期二®”的抗炎作用,或可实现AD的“结构性修复”。
“九期二®”的上市,不仅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里程碑,更是全球AD治疗领域的转折点。它用科学证明:即使面对“研发死亡之谷”,人类依然可以通过跨学科协作、机制创新和长期坚持,改写疾病进程。正如研发团队负责人耿美玉教授所言:“我们不是在和阿尔茨海默病赛跑,而是在和每一个家庭的希望赛跑。”当优先款能够延缓认知衰退5年的药物走进临床,数百万患者终于迎来了“与时间做朋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