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广西医科大学优先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内,21岁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小林(化名)正式摆脱了持续13年的输血依赖。作为国内首例接受基因编辑疗法(BRL-101)并治愈出院的成人患者,他的康复标志着我国基因治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重大突破。这一成果不仅为全国超3000万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带来希望,更推动了基因编辑疗法被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优先审评通道,为罕见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患者因功能性β-珠蛋白链合成不足,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慢性溶血性贫血。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省份为高发区,人群基因携带率高达5%-24%。以广西为例,每100人中就有24人携带致病基因,重型患者若未接受规范治疗,5岁前死亡率超50%。
输血依赖与铁过载:重型患者需每2-4周输血1次,年输血量超15000ml,但长期输血会导致铁元素在心脏、肝脏等器官沉积,引发心力衰竭、肝硬化等并发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困境:作为一个可能根治的方法,异基因移植需配型成功,且存在排异反应、感染等风险。我国每年仅约500例患者能完成移植,配型成功率不足30%。
经济负担与生活质量:规范治疗年均费用超10万元,多数家庭难以承受。患者常因贫血、脾大等症状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社会融入困难。
BRL-101由上海邦耀生物自主研发,基于其造血干细胞平台(ModiHSC®)开发。该疗法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中的BCL11A基因进行修饰,重新激活胎儿血红蛋白(HbF)的表达。HbF在胎儿期占主导地位,出生后逐渐被成人血红蛋白(HbA)取代。BRL-101通过模拟这一生理过程,使患者红细胞恢复携氧功能,从而摆脱输血依赖。
技术优势:
自体细胞回输:避免异基因移植的排异反应,安全性更高。
单次治疗终身治愈:编辑后的造血干细胞可长期稳定表达HbF,无需反复治疗。
成本可控:相比国外同类疗法动辄上千万元的费用,BRL-101成本降低超80%。
BRL-101的临床试验为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覆盖全国10家三甲医院。研究分为剂量递增阶段和扩展阶段,主要终点为治疗6个月后脱离输血依赖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血红蛋白水平、铁过载指标等。
入组标准:
年龄≥12岁,确诊为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TDT)。
近3个月内输血频率≥2次/月。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安全性监测:
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
设立独立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每季度评估试验进展。
小林自8个月大确诊为β+/β0重型地贫,13年来累计输血量超20万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更换40次。2022年12月8日,他接受BRL-101治疗:
干细胞采集与编辑:通过动员剂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采集后使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BCL11A基因。
回输与监测:编辑后的干细胞回输至体内,第14天实现中性粒细胞植入,第37天血红蛋白升至94.4g/L(正常值≥120g/L为非输血依赖标准)。
康复与随访:治疗40天后出院,血红蛋白持续稳定在110-130g/L,铁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3500μg/L降至1500μg/L。
疗效指标:
脱离输血依赖:治疗后无需再输血,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血红蛋白恢复:从治疗前的65g/L升至125g/L,接近正常水平。
铁过载改善:铁蛋白水平下降,心、肝、脾等器官功能逐步恢复。
安全性数据:
未发生严重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不良反应。
基因编辑“脱靶”率为0,编辑效率达95%以上。
患者自述:“以前每个月都要请假去医院输血,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比赛。”
主治医生评价:“基因编辑疗法为无法接受移植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尤其是成人患者和配型困难者。”
2023年3月,NMPA将BRL-101纳入优先审评通道,审批时限从常规的200个工作日缩短至130个工作日。这一决定基于:
临床数据支撑:I期临床试验显示,12例受试者中10例脱离输血依赖,有效率83.3%。
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我国TDT患者超5万人,现有治疗手段无法根治。
技术先进性:BRL-101为全球首个基于CRISPR技术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疗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资料提交:企业需提供完整的临床前研究、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及风险控制方案。
专家评审:由血液学、遗传学、伦理学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疗效、安全性、创新性进行评估。
动态监管:获批后需开展IV期临床试验,持续监测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加速药物上市:预计BRL-101将于2024年底获批,成为国内首个基因编辑疗法。
推动技术普及:优先审评机制将吸引更多企业投入基因治疗研发,形成产业集群。
降低治疗成本:随着竞争加剧,基因疗法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惠及更多患者。
长期安全性:基因编辑可能引发染色体易位、致癌突变等风险,需长期随访。
编辑效率:部分患者干细胞编辑效率不足,导致疗效差异。
递送系统:病毒载体可能引发免疫反应,非病毒载体技术尚不成熟。
基因改造的边界:体细胞基因治疗不涉及遗传信息传递,但需防止技术滥用。
患者知情同意:需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治疗风险与获益。
数据隐私:基因数据涉及个人敏感信息,需加强保护。
拓展适应症:BRL-101正在探索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遗传性血液病等。
联合治疗:基因编辑与小分子药物、细胞疗法联合,提高疗效。
全球化布局:邦耀生物已在美国、欧盟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推动技术出海。
小林的康复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我国基因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从实验室的“基因剪刀”到临床的“生命曙光”,BRL-101的成功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随着优先审评通道的开启,更多罕见病患者将迎来治愈希望。未来,基因治疗或将重塑医学格局,为人类健康开辟新纪元。正如邦耀生物CEO郑彪博士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