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一则来自武汉同济医院的消息如巨石入水,在医疗行业激起千层浪——该院消化内科程斌教授团队研发的AI超声机器人,在胰腺肿瘤诊断中实现了首次独立诊断,准确率高达98%。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为胰腺癌这一“癌中之王”的早期诊断带来了新希望,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生职业未来的广泛讨论:AI是否会取代医生?医疗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胰腺癌因其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被称为“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超声内镜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超声内镜在区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块方面的特异性并不理想,范围在50%—60%。这意味着,仅依靠超声内镜,医生可能会将部分良性肿块误诊为恶性肿瘤,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也可能将恶性肿瘤误判为良性,延误治疗时机。
程斌教授团队开发的AI超声机器人,通过多模态AI模型(Joint-AI模型),整合了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内镜图片,对胰腺占位进行综合考虑和诊断。在内部、外部和前瞻性数据集的测试中,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98%,远超传统单模态模型和人类医生的诊断水平。例如,在一项前瞻交叉试验中,新手内镜医师在AI超声机器人的辅助下,诊断准确率从69%显著提高至90%,这充分证明了AI超声机器人在提升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AI超声机器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诊断准确率上,还在于其能够为医生提供智能辅助,提升医疗效率。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处理大量的影像数据和病历信息,工作压力巨大。AI超声机器人可以快速分析超声图像,识别出微小病灶,并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为医生提供诊断建议。这不仅节省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以绍兴市中心医院为例,该院引入AI影像分析系统后,CT影像阅片时间大大缩短。原本医生人工阅片需要十来分钟,而AI系统仅需2分钟即可完成筛查,时间节约了80%左右。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AI超声机器人的高准确率和智能辅助功能,引发了部分人对医生失业的恐慌。一些人认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任务将由机器完成,医生的工作将被逐步取代。尤其是在一些重复性、规律性较强的工作,如影像诊断、病历书写等,AI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AI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工作,那么医生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从而导致大量医生失业。
此外,一些AI医疗产品的广泛应用也加剧了这种恐慌情绪。例如,国产人工智能DeepSeek的问诊和开药方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许多用户通过该平台获取医疗建议,甚至开具药方。有网友分享自己使用DeepSeek问诊的经历,称赞它能根据症状迅速给出治疗建议,甚至连复杂病症也能分析得有条有理。这种便捷的医疗体验,让人们不禁担心,未来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医生。
然而,深入分析医疗实践的本质便会发现,AI本质上是工具革命,而非职业革命。医学决策的复杂性远超算法边界,医疗行为中的人文价值更不可编码化,AI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的核心价值。
以肿瘤治疗为例,AI可以分析基因数据推荐治疗方案,但患者的经济状况、心理承受力、家庭支持等“非结构化因素”仍需医生综合判断。浙江省肿瘤医院的临床统计显示,AI推荐的方案在医生调整后实施,患者生存质量平均提升34%。这表明,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医学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为医生提供参考建议。
医疗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爱患者、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和安慰的过程。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人文关怀是AI无法替代的。例如,当医生握紧患者颤抖的手,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时,这种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AI的发展不仅不会取代医生,反而会创造新的医疗需求。宁波市优先医院引入AI眼底筛查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提升5倍,反而催生了更多需要医生介入的个性化治疗需求。这表明,AI技术能够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治疗,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和发展机会,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为了确保AI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明确医生的主导地位。例如,《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管理规范》明确规定,AI诊断结果必须经执业医师审核签字方可生效。浙江试点的“人机协同能力认证”体系,直接将医生使用AI的效率纳入职称评审指标。这些制度设计从根源上杜绝了AI替代医生的可能,保障了医生的职业权益。
AI技术与医疗行业的融合,正在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祥生医疗作为国内超声AI诊断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其在超声AI领域的多年积累与创新突破,构建了“精准筛查-智能诊断-个性康复”三位一体服务网络。其研发的乳腺人工智能超声机器人系统,通过智能化手段解决大规模筛查难题,建立乳腺健康的筛查+转诊+治疗机制,形成有国内特色的乳腺健康管理模式。这种技术融合不仅提高了医疗效率,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未来的医学生需要熟练掌握AI工具,利用AI进行医学知识学习、病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如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推动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例如,医学生可以通过AIGC技术生成虚拟病人、自动化题库和3D解剖模拟,为自己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AI创建逼真的临床环境,进行操作和决策训练。
AI超声机器人的首次独立诊断,是医疗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我们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也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AI技术将继续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医生的角色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迎接AI技术的到来,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医生的核心价值,保障他们的职业权益,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医疗科技的发展浪潮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温暖的医疗服务,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