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非洲大陆,疟疾如同一头肆虐的猛兽,严重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命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23年非洲地区感染疟疾的病例数量高达2.46亿例,约占全球疟疾病例的94%;疟疾致死病例为56.9万例,约占全球疟疾致死人数的95%。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内援非医疗队迅速行动,启用“移动方舱医院”,在72小时内建成疟疾应急诊疗中心,为非洲抗击疟疾带来了新的希望。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寒战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在非洲,疟疾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非洲地区疟疾肆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宜蚊虫繁殖,卫生环境较差,为疟疾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疟疾诊断和治疗手段。此外,当地民众对疟疾的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意识和健康知识,也加剧了疟疾的传播。
自1963年国内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国内援非医疗队已经在非洲大陆坚守了60多年。在这期间,医疗队队员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为非洲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服务,拯救了无数生命。他们不仅治疗了各种疾病,还积极开展医疗培训和技术交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了一批本土医疗卫生人才,提升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
面对非洲严峻的疟疾形势,国内援非医疗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决定启用“移动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建成疟疾应急诊疗中心,为当地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疟疾诊疗服务。
“移动方舱医院”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快速部署能力和完全自给功能的模块化野战卫生装备。它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搭建和部署。方舱医院内部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能够提供检查、治疗、手术等多种医疗服务。此外,方舱医院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使用。
在接到建设疟疾应急诊疗中心的任务后,国内援非医疗队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克服了当地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等困难,从祖国运来了必要的医疗物资和设备。在72小时内,队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完成了方舱医院的搭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人员的培训等工作。最终,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疟疾应急诊疗中心在非洲大地上拔地而起。
疟疾应急诊疗中心按照功能划分为多个区域,包括门诊区、检验区、治疗区、病房区等。门诊区设有多个诊室,能够同时接诊多名患者;检验区配备了先进的疟疾诊断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疟原虫;治疗区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齐全的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病房区则提供了舒适的住院环境,方便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
疟疾应急诊疗中心建成后,迅速投入使用。医疗队队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几内亚,国内援几内亚第30批医疗队检验科医生刘玉磊发现,当地实验室疟疾诊断存在非常高的误诊率,几乎全部的发热、头痛患者都被按照疟疾治疗,实验室疟原虫镜检的误诊率高达60%,疟原虫诊断报告篡改结果情形频发。针对这一问题,国内援非医疗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疟原虫实验室诊断标准,为当地医务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考核,规范了疟原虫实验室诊断报告,目前将实验室诊断报告误诊率逐步降低到了10%左右。
在疟疾治疗方面,当地医护人员用药存在不科学的情况。他们给全部患者统一使用抗疟疾药物、抗生素和退烧药的组合,治疗的疗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治疗周期长达一个月以上,造成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和其他并发症。国内援非医疗队按照国际诊疗指南,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有关药物选择、使用和疗程的规范,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如何规范地监测疟原虫密度。这一方面降低了疟疾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提高了治愈率。
疟疾应急诊疗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得到了当地民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对医疗队队员们的精湛医术和无私奉献精神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诊疗中心的建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了当地民众对疟疾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推动非洲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内援非医疗队一直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注重培养非洲本土医疗卫生人才。在疟疾防治方面,医疗队队员们为当地医务人员提供了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他们举办了多期疟疾防治培训班,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疟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同时,医疗队队员们还深入到当地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帮扶,帮助当地医务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建设疟疾应急诊疗中心外,国内援非医疗队还积极参与非洲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内在非洲援建了130多个医院和诊所,改善了非洲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这些医疗设施的建立,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也为疟疾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内援非医疗队还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捐赠和药品供应。多年来,国内复方青蒿素抗疟药品在帮助非洲抗击疟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药品的供应,为非洲疟疾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了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医疗队还为当地医疗机构捐赠了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国内援非医疗队在疟疾防治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非洲地区的疟疾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疟疾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影响了疟疾防治工作的开展。此外,语言沟通障碍、文化差异等问题也给医疗队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内援非医疗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在疟疾治疗方面,医疗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加强对疟原虫抗药性的研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医疗队积极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展疟疾防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医疗队加大了培训力度,增加了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沟通交流方面,医疗队队员们努力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加强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国内援非医疗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推进非洲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他们将进一步完善疟疾应急诊疗中心的设施和功能,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医疗队将加强与当地政府、医疗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疟疾防治规划和策略,加大对疟疾防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除了疟疾防治外,国内援非医疗队还将拓展合作领域与方式。他们将积极参与非洲地区的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如艾滋病、结核病等。同时,医疗队将加强在公共卫生、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援助。
国内援非医疗队的工作是国内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未来,国内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卫生挑战,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援非医疗队启用“移动方舱医院”,72小时建成疟疾应急诊疗中心,是非洲抗疟斗争中的一座里程碑。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国内援外医疗队精神,为非洲民众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和健康的福祉。相信在国内援非医疗队的努力下,非洲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非洲人民的健康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