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中医药的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限制了其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将AI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成功构建了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预测模型,为破解千年药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作为我国抗疫的重要力量,发挥了独特作用。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连花清瘟胶囊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集合传统经典名方及临床实践研制的创新中药,主要用于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疾病的治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20余个省市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的治疗,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抗疫热点中成药。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14天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遏制新冠病情恶化。这说明连花清瘟胶囊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并改善临床结局。
尽管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中医药的成分复杂,不同药方在不同人群中的效果也会不同,对于传统药物的成分筛选和机制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与实验来进行逐一验证。另一方面,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明确,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和验证,难以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
此外,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还受到技术手段、人才储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AI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I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天然药物中大量化合物的活性,并找到可能的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与传统药物研发方式相比,AI技术能够快速筛选数以百万计的化合物,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在药物研发中,AI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药物的药效、毒性、代谢途径等,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此外,AI技术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与个体基因、代谢相关的药物反应规律,为个性化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破解中医药抗新冠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积极探索将AI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开发了一种创新的预测性语言模型,以预测新冠病毒的进化和变异趋势。虽然该模型主要聚焦于新冠病毒的预测,但其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的技术思路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借鉴。
与此同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团队构建和发布了“中医药+AI”的关键技术与研发平台(UNIQ系统),建立中西医“表型-细胞-分子-药物”多层次网络,实现中医药科学原理的全景式解析。基于该平台和大数据,李梢团队发展了中西医多模态多组学AI算法,并成功应用于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的预测研究中。
该团队通过收集大量的中医药方剂、临床病例、中药成分等数据,利用AI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构建了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输入的中药方剂或成分信息,预测其抗新冠的潜在活性和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抗新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清华大学构建的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预测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大学药学院吴彩胜教授联合海军军医大学柴逸峰教授团队在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理活性成分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为模型的验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基于HRMS和智能非靶向数据挖掘技术,全面分析了多次给药后人血浆和尿液中的连花清瘟胶囊成分,合成了全新的ACE2生物色谱固定相,筛选出连花清瘟胶囊提取物和人尿液样品潜在的ACE2靶向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次给药后的人体内成功鉴定出连花清瘟85个相关成分,并选择小部分成分通过SPR分析验证了ACE2结合能力,成分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酸、连翘苷A、连翘苷I、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都与ACE2有结合亲和力。
清华大学构建的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预测模型能够对连花清瘟胶囊中的这些成分进行预测和分析,揭示其抗新冠的潜在活性和作用机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连花清瘟胶囊,清华大学构建的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预测模型在其他中医药研究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抗新冠潜力的中药方剂和成分的研究中,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新冠活性的中药成分,为中医药抗新冠的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此外,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其他疾病的研究中,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例如,在中医药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该模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AI破解千年药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从科学意义上讲,AI技术能够揭示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AI技术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成分和作用靶点,推动药物研发的创新和发展。
从社会价值上讲,AI破解千年药方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中医药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通过AI技术对中医药的优化和改进,可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尽管AI技术在中医药抗新冠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中医药的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AI技术虽然能够快速筛选和分析大量数据,但对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仍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模型。
另一方面,AI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人才培养。中医药研究涉及中医学、药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共同合作,才能推动AI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同时,需要加强AI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中医药知识和研究能力,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此外,AI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伦理和法律监管。在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过程中,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AI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I破解千年药方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清华大学构建的中医药抗新冠有效成分预测模型为中医药抗新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跨学科合作的不断加强,AI将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破解千年药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们期待着AI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